你的浏览器OUT了o(╯□╰)o,想更好的浏览网站,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IE8+ Chrome Firefox

灌云县政府

发表时间:2025-04-08 04:31:39 来源:米乐足球体育

  信息来源:灌云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时间:2025-01-09 16:25[] 浏览次数: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全县202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5年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提出意见。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全县上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和省市委决策部署,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工业立县、产业强县”战略不动摇,坚持“扩大总量,提升质量”,紧盯“打造连云港万亿石化产业集群的重要板块”目标定位,较好地完成县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目标。主要指标预计完成情况为:

  ──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87.5亿元,同比增长7%,达人代会计划(下同)。

  ──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绩)25.31亿元,增长1%,低于计划5.2个百分点。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4亿元,同比增长2%,低于计划6个百分点;工业投资200亿元,同比增长21.4%,高于计划13.4个百分点。

  ──完成限上批零住餐贸易额92.6亿元,同比下降0.5%,低于计划10.5个百分点。

  ──完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80元,增长6.5%,低于计划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90元,增长5.4%,低于计划1.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70元,增长7.4%,低于计划1.2个百分点。

  ──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7亿美元,增长0.4%,完成计划的83.3%;实际利用外资3500万美元,完成计划的43.8%。

  (一)着力推动高质发展,产业质效稳步提升。工业经济快速跃升。制定出台《关于快速推进工业经济高水平发展的实施建议》等文件,落实各类奖补政策,推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出售的收益、工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3.8%、14.4%、43.3%,工业投资提高21.4%。强化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新入库规上工业公司30家,新增上云企业13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家。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切实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和质量提升,着力提升农业设施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82.4万亩,粮食总产量88.2万吨,建成2023年度高标准农田6.8万亩;生猪饲养量达105万头、出栏69万头,新建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1个;毛虾产量达2203吨。实施省级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丰产片11个,奇泉酱油获得全市首家酱油产品绿色食品认证;我县育成的大豆品种首次进入国家区域试验,荣获“科创江苏”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新增各类农机装备1586台套,其中新增智能化农机具180台套。建成省级智慧牧场1个。服务业发展趋稳趋好。完成规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5亿元,同比增长20.9%;实现批零住餐贸易额323.4亿元,同比增长6.5%。依托主题服饰产业园等载体,完成电商交易额、网络零售额280亿元、7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20%,新增跨境电子商务50家;邮政行业寄递业业务量超1.2亿件,增幅位列全省县区前列。加快构建现代物流网络,天盛物流、主题服饰物流园、盖世物流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

  (二)主攻重点项目建设,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强化政府投资引导。加大上级资金争取,累计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6个,发行资金规模4.6亿元;争取国债项目5个,下达资金1.7亿元。紧抓重点项目建设。充分的发挥重点项目压舱石作用,51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60.8亿元,其中47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49.9亿元。31个新建产业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嘉澳生物航煤、碱厂搬迁升级改造、盛邦新材芳纶、LNG储备站、恒邦智纺等25个项目建成投产或实现试生产前调试。52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7.5亿元,其中38个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9亿元。全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设立产业股权互助基金,依托“1+N”区镇融合联动招商机制,开展精准化、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全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重点产业项目117个,其中1-10亿元项目106个,10-50亿元项目10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新开工重点产业项目90个,其中1-10亿元项目77个,10-50亿元项目1个。

  (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国企改革,组建江苏云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云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南北结对帮扶合作不断深化,推动江阴灌云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产业联动发展,江阴灌云工业园区智能装备产业园启动建设。稳步推进和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完成282个村土地确权登记工作。创新支撑慢慢地加强。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等各项奖励政策,嘉澳100万吨/年废弃油脂转化生物质能源示范项目(一期工程)入选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的技术示范项目,道众、美特森获批省级瞪羚企业,耀科铝业“协同高强塑与承压可靠性的铝合金组织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省科技奖二等奖,全年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实施“云山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和“灌河本土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成功举办2024年第三届“灌河云山”英才周。营商环境一直在优化。“综合查一次”改革全面推广,审批服务实现“一网通办、一次办好”。“高效办成一件事”全面落实。全面实施“互联网+招标”,招投标全程电子化加速推进,实现CA互认与全面在线监管。

  (四)协调推进城乡融合,镇容村貌焕然一新。推动城市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南京东路、华山路、衡山南路等道路建设,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0个,打造口袋公园2个,胜利西路、水利北路和宝康路等3条2公里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提前完成;镇街污水处理能力持续提升,9座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推进全面乡村振兴。坚持规划引领,编制完成全县251个行政村(发展村)村庄规划;继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行动,完成改厕3万户;实施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56户,改善农房803户;建成农村生态河道26条182公里,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率(管控)达49.7%;实施富民强村帮促行动,实施上级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项目14个。乡村环境不断改善。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问题“清底”行动,对501个重点区域内的工业源、生活源、移动源、工程源进行全面排查;全力推进五灌河燕尾闸断面达标,74个入海排口通过省级审核,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率达100%,国省考断面优III比例达100%。

  (五)聚焦人民生活品质,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组织实施10件民生实事,推进民生实事有温度可感知。社会事业提档增效。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小伊中心小学和雅楼重建工程主体竣工验收,高考本科达线人,其中本一达线人。医疗卫生体系不断完善,县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中等级提升至B级,国家级重点学科专项精准帮扶工程有序推进,标准化肝胆肿瘤诊疗中心项目成功挂牌。文化体育蓬勃发展,县体育馆提升改造工程顺利竣工,省“全民健身强基工程”试点工作获省体育部门充分肯定,县博物馆晋升国家三级馆;大伊山旅游度假区通过省级旅游度假区复核,叮当古镇获评市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民生保障持续改善。稳定和扩大就业,举办各类招聘活动78场次,城镇新增就业6731人,发放“富民创业贷”2.6亿元,公共技能实训鉴定基地建成使用。持续推进参保续保,新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7390人;职工医保参保7.25万人,居民医保参保67.15万人。强化民生保障,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困难儿童保障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2.2亿元。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等专项行动,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深入推进法治灌云建设,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地缘政治环境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2024年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使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经济明显回升。连云港万亿石化产业集群发展、江阴灌云结对帮扶合作持续深化等发展机遇叠加;连淮高速改扩建工程、连宿高速灌云至沭阳段加快建设,连宿高速徐圩至灌云段建成通车,宿连航道投入使用,综合立体交通优势凸显;盛邦新材芳纶、嘉澳生物航煤等百亿级企业产能逐步释放。综合判断,2025年全县主导产业链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工业增加值占GDP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工业经济呈现加快跃升的良好态势。我们将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认真落实习对江苏、对连云港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委全会工作要求,按照县委决策部署,安排2025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

  2025年,我们将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为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切实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做大工业经济规模。突出“一核五级”主导产业,链式壮大产业集群,推动嘉澳生物航煤、盛邦新材芳纶、碱业公司升级改造、苯二胺等项目逐步释放产能、紫燕食品、科伦多配料、恒邦智纺、鹰游纺织产业园等企业提质达效,加快培育华能清洁能源、锐巴新材料等20强工业企业,力争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5家以上,拉动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拓展提升服务业态。持续做强电商产业,鼓励传统外贸企业转型跨境电商,全年新增跨境电商30家,确保年内电子商务交易额、网络销售额分别达到300亿元、80亿元。完善提升县城区商贸体系,突出九龙港广场综合体、万达广场综合体等综合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批零住餐企业培育和采取“个转企”“工贸分离”等措施,确保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85家以上。加强服务业招商引资政策研究,发挥“海港”“空港”双港联动优势,高标准打造物流基地和智慧物流产业链,确保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5家以上。大力推进“以旧换新”,促进居民刚性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力争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二)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落实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实施改革创新事项5个。进一步规范招商引资,主动对接省级层面招商引资正面清单,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营商环境招商等新模式。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国有资金清查利用,提升国企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稳步推进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价格改革。落实好招标投标重点事项任务清单。加快创新主体培育。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梯次培育机制,年内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0家。落实专精特新三年行动计划,强化动态认定、梯度培育,确保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新增市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家。充分发挥灌云(江阴)科创飞地效能,组织开展“百企千才”举荐工作,深化“双招双引”,放大科技镇长团、高校联络站阵地效应,落地转化高层次创业项目超10个。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县城燃气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项目建设进度;围绕国家重点任务支持方向,加快“两重”项目储备,切实提高储备项目的精准性和成熟度。加力做好“两新”工作,强化政策宣传,加快消费品以旧换新县级初审及申报流程,充分发挥好带动效应;加强设备更新供需对接和项目储备,启动15年以上住宅老旧电梯等存量设备更新。

  (三)主攻重大项目引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重大项目“线上代办”和“线下代办”,常态化开展“准入即准营”,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完善招商创新机制。适应招商政策转换新阶段、新要求,提升全县招商专业化水平,积极探索基金招商新路径,抢抓石化产业基地拓展扩张机遇,依托江阴灌云合作共建,赴长三角地区、北京、深圳等重点区域及海外开展招商活动,力争全年新签约过亿元项目160个,过10亿元项目15个,力争在50亿元、100亿元项目上取得新突破。狠抓重点项目建设。强化政府投资引导,深入研究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国债及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等各类建设资金扶持方向,充分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自审自发”试点政策,进一步加大优质项目储备,提高项目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及前瞻性。强化要素供给保障,紧盯全县81个重点产业项目,完善县四套班领导包保、镇街园区领导主管和项目具体联络员对接的三级包保体系,加快恒基锂电池、钻石木新材料、欧立可添加剂、氟林储能电池等新建项目的前期手续办理及开工建设,重点推进嘉澳生物航煤(二期)、中创PCR、盛贯油脂、成泰乐家预制菜、微立佳电器等续建项目,确保44个市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52.6亿元,27个新建产业项目一季度开工率80%以上、上半年全部开工建设,力争24个计划竣工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强化园区要素支撑。扩张提升临港产业区。全力推进化工园区扩区,加快启动24.36平方公里石化基地拓展区储备区,确保全年引进重点产业项目32个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家以上。推进深海排放、物料管廊、中水回用、自来水厂改扩建工程,确保三号码头、危化品码头建成使用。提质增效经济开发区。强化“一区多园”产业布局,围绕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应税销售超百亿的目标,确保全年引进过亿元重点产业项目40个以上,新增规上企业10家以上;用活用好南北共建区域政策,依托江阴灌云工业园区,加强灌澄产业深度联动,力促已签约项目尽快落户落地灌云;持续推进“僵尸企业”和闲置低效用地整治,全年整治面积1000亩以上。推动空港片区、北部片区联动发展。镇级工业集中区以配套服务“两大园区”为方向,依托自身禀赋,提高各自园区承载能力。

  (四)加快城乡统筹步伐,优化镇村生态环境。坚持把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系统谋划,聚焦重点,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围绕完善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完成水利路黑色化、珠江九年制规划二路、长江路西延二期、刘庄综合枢纽(云山北路北延)等道路建设。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以“小切口”来改善“大民生”,改造老旧小区3个。重点推进县城区污水提质增效2号达标区一期建设,新建1.4平方公里居住小区阳台水、车库水管道改造及市政道路错混接改造。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切实保障粮食安全,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82万亩以上,建设高标准农田3.8万亩。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农民合作社10家、示范家庭农场15家。稳定生猪生产,全县生猪存栏32万头、出栏50万头。加快和美乡村建设,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12个行政村开展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306个村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农村户厕改造。新建25条103公里农村生态河道,力争农村生态河道总覆盖率达到49.1%。平稳推进“富民兴村贷”授信审核,多措并举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稳定保持在30万元以上,90%的村集体经营性收益达12万元以上。优化乡村生态环境。加强河道治理和保护,落实“一河一策”精准管控,确保水环境国省考断面优Ⅲ比例达到100%。加快推进灌西盐场、洋桥农场等养殖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工程建设,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强畜禽养殖废水管理。强化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深度治理,严控秸秆露天焚烧等违法行为,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五)推动社会事业发展,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坚持以人为本,高水平编排和推进年度10件民生实事,清单式管理,项目化实施,一直在优化公共服务,提升民生福祉。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高新区高级中学建设;支持灌云中专申办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加快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中小学高层次人才“新333工程”“52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新“361”工程,选拔和培养骨干教师队伍。推动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力争高考本科达线人数再创新高。深入推动健康灌云建设,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加快实施优质医疗服务行动,加强急诊科建设,提升危重症院前急救的能力水平,建有特色科室的镇街卫生院比例提高至90%以上。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文体公共设施,全力备战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就业优先,围绕主导产业用工需求,搭建“线上+线下”就业供需平台,多方筹集就业岗位,精准帮扶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社保为民 风雨同行”扩面专项计划,确保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6000人以上。持续推进DIP支付方式改革,全面促进药品耗材阳光采购落地落实,药品网采率保持在97%以上,医用耗材网采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提升农村养老机构改造升级,护理型床位占比提升至70%,全面达到二级以上养老服务水平;加强惠民殡葬设施建设,建成县殡仪服务中心。

  高质量推进“十五五”规划编制,科学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积极谋划事关灌云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及省市规划《纲要》。

  各位代表,做好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高举“工业立县、产业强县”发展大旗,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灌云新实践。

  注:物价稳控、节能减排、生态环境、安全保障等约束性指标按省市下达任务执行。

  $(function(){ $(.uproll01).myScrollTop(50); }); /**var str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var str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计划; /** var array = str.split(/); var newStr = array[0]; for(var i=0; i

回到顶部